【句法與標點】四讀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
**
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一文中,標點符號的運用並不特別令人驚艷。也許,就如作者吳明益自承的,他對人物的言語的身份表徵已不再那麼重視了(如小孩說話要用童稚的語言)。如果,連這種現實主義的寫作鐵律,都可以超越了,那相形之下,不那麼重視標點符號的運用,也就不足為怪了。
但吳明益畢竟是一位老到的作家,縱使不刻意營造身份語言,〈天橋上的魔術師〉裡的敘述者「小不點」,話語依然充盈著童稚的迷惑。同樣地,文中的標點符號運用也值得一說。
譬如:
商場一共有八幢,以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命名,我家住在「愛」跟「信」之間。愛跟信之間有一座天橋,跟仁之間也有一座天橋。
「以忠、孝、仁、愛、信、義、和、平命名」,改為「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命名」,並不影響語意;但以「頓號」分隔,卻能營造出獨棟並立的視覺感,從而也就使得「之間有一座天橋」,同樣顯現視覺效果。
相對的,在「……關上小綠盒子後,一甩,魔術師露出像是只為表演魔術才露出的微笑,盒子一開就變成六六六六六六」中,「六六六六六六」若用頓號分開,同樣不會影響語意,但那種集中、整齊的神奇視覺衝擊也就消失了。
再譬如:
小黑人平常都在想什麼事情呢?小黑人會不會也有只有小黑人才有的煩惱?這世界上是不是有一間小黑人才能去上的學校?小黑人上的學校都教些什麼呢?小黑人也要背九九乘法表嗎?小黑人的學校有沒有音樂課(否則小黑人怎麼會跳舞)?小黑人是用紙做的那麼薄,該怎麼打躲避球呢?我暗暗替小黑人的人生擔心,就好像我媽一直擔我的心一樣。
一連六個問號,其間還穿插一個夾注號的反問句,其實在句法結構上已經顯得拖沓了,令讀者略生不耐,但神奇的是,後面一句「我暗暗替小黑人的人生擔心,就好像我媽一直擔我的心一樣」,完全扭轉了局勢,讓形式與內容達到高度的一致。
不是嗎?母親對孩子的擔心,不就像這一連六個問句一樣,總是喋喋關懷到令兒女煩躁不耐的嗎?
吳明益在許多寫得好的句子裡,總能一瞬間讓形式與內容達到統一,彼此輝映!
**
《一次搞懂標點符號》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01802?sloc=main